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 : 随着中国网络人口红利到顶,互联网的进一步大发展必然不是以流量为前提,互联网企业想要保持市场地位,必然会进一步进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吸引的客户仍是无差别的大众顾客,提供的是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虽然阿里、京东、唯品会等致力于改善用户体验、吸引高端客户,但尚无法应对中产阶级的扩容和相应的消费升级。如果说未来中国会出现另一个阿里,那满足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需求无疑是一个可能。

9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称“阿里”)表示将在美IPO的定价区间上调至每股66美元到68美元,因为市场的需求表现强劲。按此计算,阿里IPO的筹资额可能达到218亿美元,若执行“绿鞋机制”融资额将进一步上升至243亿美元,超过了2010年农行在香港创造的220亿美元IPO记录。

最近几年的阿里遭遇了很多质疑,例如支付宝事件、内部腐败丑闻、列入销售假冒和盗版产品的“恶名市场”名单、类似于终身制的阿里合伙人制度等。这抑制了市场对阿里的估值,也促使阿里放弃香港而改在美国上市。而今看来,这些担心可能在短期并不重要,市场对阿里的需求热烈,阿里的IPO首秀应该会赚得盆满钵满。

争议下的阿里,可以获得市场如此追捧,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据悉,阿里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23亿美元。对比腾讯,其2013年净利润为155亿元,逊于阿里的表现。目前阿里的估值对应2015年预期收益的市盈率约为24倍,低于腾讯当前的29倍,更低于Facebook的35倍多。

为什么阿里这么牛?追溯历史,从1995年的瀛海威开启互联网时代开始,中国互联网不断的进化,以投资与创业的热点作为视角,分别经历了门户网站、SP服务、游戏、电商、搜索、社交网络等互联网业态。门户网站时期是新浪、搜狐、网易三巨头,在互联网泡沫来临时,靠电信运营商的SP服务才活了下来。这个时期,互联网的热点是吸引眼球、争夺流量,提供新闻、邮箱、聊天室、校友录等服务是主要业务。但如何利用流量,大家并不知道。最后在寒冬到来的时候,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死掉。

门户时代之后,大家才觉察到,流量要变现才能算是可行的商业模式,这开启了接下来的十年互联网创业浪潮。网游、电子商务、会员制、杀毒软件、炒股软件、搜索的竞价排名等都是流量变现的手段。收集流量、流量变现成为互联网公司主要的经营目标,亦即PV值(页面浏览量)。这个时候,大家赫然发现,互联网入口变得重要起来,如果没有入口就只能高价向别人购买流量。市场的分化现了百度这类互联网入口,阿里也成为购买流量的主力,当然他也不断的试图占据流量入口,收购高德等公司。

而这一时代背景就是中国PC端和移动互联网端的上网人数不断攀升。据CNNIC的统计,1997年中,上网人数仅62万,2000年末超过2000万,2005年末超过1亿,2011年末超过5亿,到了2013年末,上网人数超过6亿,相当于两倍的美国人口,手机上网的人也超过了5亿。人口容量决定了中国互联网的容量巨大,尤其是这十年也是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居民收入快速增加的十年,中国的人口总量与经济总量决定了中国互联网必然会出现相应规模的企业。没有阿里,也会有其它巨型的电商公司出现。

我们也看到,借鉴国外经验,加上本土创新的,中国有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公司,哪怕是完全复制美国的商业模式,立足于中国市场,中国也出现了一批成功企业,像百度、人人等。这些企业经营上的高速增长、高估值更多是得益于中国互联网的不断扩容,只要占据并保持住市场份额,跟得上市场扩容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企业的经营就不会太差。阿里的今天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作为电子商务细分领域,阿里早先致力于B2B,将中国供应商发展到全球各地,虽然概念不错,但受制于中国出口的发展,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陷入势衰,致使B2B业务在香港上市以后就“跌跌不休”,不得己在2012年退市。究其衰退,还是大势所趋。阿里真正有想象力的是淘宝(及其衍生品天猫商城)和支付宝,前者立足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以C2C和B2C攻城掠地,占据了一半的电子商务市场,地位稳固,市场的追捧完全在意料之中。

阿里或者说中国电商的未来如何?正如前文所说,阿里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网民的增长及快速的经济增长。随着中国网络人口红利到顶,互联网的进一步大发展必然不是以流量为前提,互联网企业想要保持市场地位,必然会进一步进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吸引的客户仍是无差别的大众顾客,提供的是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虽然阿里、京东、唯品会等致力于改善用户体验、吸引高端客户,但尚无法应对中产阶级的扩容和相应的消费升级。如果说未来中国会出现另一个阿里,那满足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需求无疑是一个可能。

话题:



0

推荐

聂日明

聂日明

33篇文章 8年前更新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关注财税体制、金融自由化、城市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