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 : 京沪等地的房价已经太高了。香港一向是华人地区的房地产标杆,但港岛的楼盘单价不过每平方米10.5万元,略高于北京中关村优质学区的楼盘价格,而新界的新楼盘则在每平方米4万元波动,相当于上海中环靠近内环的新房价格。京沪房价赶上甚至超过香港并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近日,上海外环以外的一个楼盘以3.68万元的单价开盘,现场人山人海,盛况为今年少见,据传是因为开盘价比之前报价低了10%。市场有观点认为,这是开发商以价降换量增。即使如此,上海外环以外,2万元的单价是主流,近4万元单价的楼盘很少见。万科地产的毛大庆此前也认为,北京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了北京房价会继续上涨。这似乎验证了微博名人“菜场经济学家”的名言——— 京沪永远涨。

今年以来,房地产量价齐跌,市场总体趋冷,但各方人士也认为,城市之间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分化。“京沪永远涨”只是一种极端的表达,温和一点的观点认为三四线城市下行风险很大,并面临着长期的结构性调整,很难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而一二线城市虽然可能有一时的波动,但长期看好,京沪广深等重要城市更是“绩优股”。

北京的房价贵当然有其理由,主要是集聚了太多公共资源,毛大庆认为北京拥有全国最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艺术资源的30%以上,更是全国的就业中心、创新中心。上海、杭州等在资源集聚上虽弱于北京,但也是区域的资源中心,并且各具特色,可以持续吸引外地人口流入,房价有上涨的道理。

然而既然是市场,就一定会有价格波动,何况像房地产这样与宏观经济周期强相关的行业,价格波动更是不可避免。问题是政府不希望房价下跌,哪怕只是暂时的调整。今年8月份,北京华嘉胡同拍出地王,拿地的单位居然是北京西城区国资委控制下的公司,成立不足一个月,其出生就是为了拍出地王。为了维持名义地价,政府不肯放量供应土地,继续维持土地的稀缺。2013年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大涨,根本原因在于住房需求增长了18%,而住宅土地供应量同比却下跌了13%。

京沪等地的房价已经太高了。香港一向是华人地区的房地产标杆,但港岛的楼盘单价不过每平方米10.5万元,略高于北京中关村优质学区的楼盘价格,而新界的新楼盘则在每平方米4万元波动,相当于上海中环靠近内环的新房价格。京沪房价赶上甚至超过香港并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京沪与香港也越来越相似,这种相似表现在奇高无比的房价,更涉及到经济社会中的各个方面。首先是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与商务成本,城市的准入门槛很高。高生活成本是高房价的结果,房价高使得租金也会连年攀升,有戏言,“香港的一盘菜中一半是房租”,京沪也是如此。成本高,劳动力价格就贵,租金高,服务成本就高,这些都制约着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导致城市经济空心化。成熟的制造业、软件业撤出京沪已经不在少数。

其次,高房价带来的财富效应,使得先天有房的青年具有先发优势,增加了阶层流动的难度,底层青年上升空间不足。巨大的房价收入比,使得多数青年不得不借助父母才能买房。有钱才能买房,房价跑赢收入,不断攀升的房价产生的财富效应进一步恶化了贫富差距,阻碍了阶层流动。即使有能力买房,年轻人也会被绑在房贷上,劳动力流动和创业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想一想,创业十年,不抵买房一套。这会打压创新、摧毁城市的创业激情,在京沪等地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

京沪两地学香港、全国城市学京沪已经成为潮流。经济弱于广东、江苏的浙江,很多县的房价却居全国前列,经济发展上平平无奇的县,房价往往可以和江苏的地级市相媲美。要知道浙江的县中,有一半是人口流出的。

或许内地城市应该向广东、江苏学习,包括京沪两地。粤苏两省主要城市以及县城的房价对比其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太高,而粤苏两地城市的土地供应量一直充足,虽然买房子的人不少,但供应量大。而这也是为什么粤苏两地制造业特别发达,吸纳了如此之多的外来人口。对于今天来说,现实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在取消限购限贷政策以后,千万不要再出台刺激政策或者限制土地供应,让太多的内地城市变成香港,对中国的未来并不是一件好事。

话题:



0

推荐

聂日明

聂日明

33篇文章 8年前更新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关注财税体制、金融自由化、城市化。

文章